6月5日上午,患者李大爷和家属为宣武医院骨科主任鲁世保教授、副主任医师王宇及全体医护人员送来锦旗和感谢信,正是因为骨科团队精湛的医术和无微不至的关怀,让自己重获两次新生。
01
颈脊髓损伤 险瘫痪
5月4日晚11点 急诊
一辆120急救车呼啸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急诊,而此时车里躺着一位不能动弹的老先生。
“我爸78岁了,晚上在家摔倒之后四肢都不能动了!”李大爷的女儿焦急地向正在值班的急诊外科张医生诉说。躺在急诊平车上的李大爷也在努力回忆1小时前发生的情形:“好像是拿什么东西被绊倒了,摔倒后我都懵了,头上磕出一个大包,手和脚动不了.....”
一番了解后,张医生得知李大爷既往有高血压病史并患有阿兹海默症,因为记忆力下降,对于摔倒的细节,他的表达模模糊糊。简单查体后,张医生发现李大爷右侧上肢、下肢肌力为4级,而左侧上肢及下肢肌力约为2-3级。在完善颈椎CT和头颅CT后,头颅CT未见颅内出血,但颈椎CT影像却让张医生大吃一惊!影像显示患者颈椎多节段后纵韧带骨化,颈椎管严重狭窄。
01.
急诊颈椎CT
连续型颈后纵韧带骨化
导致颈椎管狭窄
“考虑患者为颈脊髓损伤,建议尽快手术。”张医生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诊断和建议。看着家属一脸疑惑的表情,张医生随即对颈脊髓损伤进行解释:
颈脊髓损伤
颈脊髓损伤是由外伤等因素引起的脊髓组织受损并引起颈脊髓神经功能障碍的疾病。颈脊髓自我修复能力非常有限,其治疗至今仍是医学领域最大的挑战之一,老年人颈脊髓损伤的暴力相对较轻,常见损伤原因是跌倒损伤和低处坠落伤,目前此类疾病主要依靠手术治疗方案,手术可以解除压迫、稳定颈椎形态、减少继发性损伤、降低未来灾难性事件风险,为早期康复提供可能。
虽然知道颈脊髓损伤凶险,但面对父亲的阿尔兹海默症和常年多种基础病,女儿在做不做手术上犹豫了.....
“患者四肢感觉减退,活动已经有障碍了,如果不尽早手术随时会面临瘫痪风险!如果愿意相信我们,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改善老爷子的症状,你们商量一下赶紧做决定吧!”对于颈脊髓损伤对患者造成的危害张医生心里非常清楚,他希望在关键时刻患者和家属能做出正确决定。
02
手术成功 术后情况急转直下
5月11日 手术
办理完住院手续后,李大爷住进了高龄骨科研究型病房。进一步颈椎核磁显示,C2-C5后纵韧带骨化伴C3-C5间盘水平狭窄,C3-C5椎体水平脊髓异常信号,考虑脊髓缺血性改变。
02.
颈椎核磁
在初步治疗和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后,李大爷被推进了手术室——全麻下颈椎后入路单开门椎板成形术。手术约两小时,患者出血量约为80ml。手术后,李大爷的双侧肌力恢复至4级+,他也在护士的搀扶下,佩戴着颈托尝试下地站立。
“我又可以站起来啦!能吃能睡,过不了几天你就来接我出院吧!”喜笑颜开的李大爷通过手机视频第一时间把好消息通知给女儿。就在一切都向好发展时,没有人能预料到,老天对所有人考验才刚刚开始.....
03
噩梦开始
一重考验:肺部感染
术后第3天,患者开始出现寒颤、少量咳痰症状,感染指标升高,考虑肺部感染可能性大。留血培养,完善肺部CT。首先经验性升级抗生素为舒普深,患者次日体温无发热,血培养结果为铜绿假单胞菌,根据药敏结果采用舒普深连用阿米卡星治疗,至术后7天,感染指标恢复,无发热。
二重考验:谵妄
术后第4天,患者出现白天嗜睡,认知障碍,不知道自己在哪里,注意力不集中,语言逻辑差等症状。随后加强家属陪护,增加患者白天活动,患者逐渐恢复昼夜节律及认知。
三重考验:肺栓塞
术后第12天,患者下地活动时突发意识障碍,喘憋,呼吸147次/分,心率42次/分,血压102/66mmHg,指尖血氧饱和度86%,患者病情危急,须立即展开救治,科室主任鲁世保立即组织抢救。在李嘉副院长、医务处等职能科室的积极协调下,血管外科主任郭连瑞教授、主任医师崔世军教授、心脏内科主任尹春琳教授、主任医师邢华教授、呼吸科主任聂秀红教授、超声科二线等学科带头人及团队第一时间赶往骨科参与抢救。抢救过程中患者突然心脏骤停,立即给予心肺复苏,3分钟后恢复,麻醉二线立即给予气管插管,急查心肌酶、血气、心电图、床旁心彩,考虑为急性肺栓塞,下肢来源可能性大,麻醉手术科主任王天龙教授、血管外科主任医师崔世军教授、心脏内科主任医师邢华教授紧急会诊,急性肺栓塞诊断相对明确,为抢救患者生命与家属商量并确定急诊溶栓手术,在王天龙教授、手术室刘婷护士长、王冉护士长及其团队的保驾护航下,崔世军教授及其团队立即进行了手术取栓治疗。手术开始前,患者血压波动大、心率快,为保障手术顺利完成,王天龙教授亲自指导团队并精心调整和严密监测各项数据及患者生命体征。最终,在重症监护室主任医师王春梅教授的统筹安排下,患者术后顺利转入血管外科ICU治疗,并于2天后转到骨科病房,在科室护理团队的精心照顾下,患者生命体征平稳,长期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03.
术中明确右下肺
无造影剂通过,
明确栓塞部位
04
多学科协作 守护患者生命线
无论是最初颈脊髓损伤后路单开门椎板扩大成形术,解除李大爷高危症状,降低终生瘫痪风险;还是最终多学科协同合作,及时有效抢救患者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肺栓塞导致心跳呼吸骤停,这场与死神赛跑,与病魔的较量中,麻醉科、血管外科、心脏内科、呼吸科、超声科等全院多学科快速响应,密切沟通与协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了患者在黄金时段内得到迅速、规范、有效的救治。多学科联合诊疗有助于提高医院对疑难病症的诊疗能力,促进相关学科的融合,协调多学科在临床诊疗过程中规范、高效地开展临床工作。2019年至今,科室与医院其他骨干学科共成功救治一例肺栓塞患者、一例脑梗塞患者,均顺利出院。正是因为多学科的联合救治,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全力守护患者生命安全。
肺动脉溶栓手术后患者血氧饱和度恢复正常
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院长赵国光的带领下,依靠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医院首批获得北京市研究型病房设立资格,目前已在骨科设立了高龄骨科中心以及高龄骨科、高龄脊柱、高龄骨关节和高龄骨创伤四个不同专业的研究型病房。针对高龄患者基础疾病较多的特点,团队联合麻醉科、神经内科、血管外科、心脏内科、内分泌科、老年医学科、营养科、药剂科、口腔科等组成多学科团队,通过线上数据系统在术前和术后对患者进行身心全面评估。评估后,针对高风险因素进行重点预处理,优化患者全身情况,降低手术风险。自2018年1月至2022年底,鲁世保团队已对700余例75岁以上患者实施围术期多学科评估,满意率达92.6%。一旦高龄患者被评估为可接受手术治疗,团队即刻根据脊柱外科快速康复理念对其进行管理,如缩短术前禁食水时间,减少手术创伤及不良麻醉反应,改善患者手术体验,提高患者手术舒适度,缩短患者住院日,降低家庭及社会负担等。